正文
2021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目标,推动教育事业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围绕“一核一环三区”总体布局,结合“一湖两岸三地”发展基础,铁山片区谋“精”,做足绣花功夫,打造精品教育,创建“国”字品牌;大冶湖北岸片区谋“新”,补齐发展短板,推进教育城建设,打造招商新名片;大冶湖南岸片区谋“实”,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形成特色鲜明、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实现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力推设施升级,办学条件再绘新蓝图。坚持项目主抓手,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推动全域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学校建设迈入新轨道。超前谋划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实施精品工程,让每一所新校高品质“领跑”。全年计划实施教育项目19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9个。财政资金项目13个,企业自筹资金项目6个,新建中小学校舍5.68万平方米,其中黄金山五小(四棵小学)、黄石外国语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湖师附属初级中学教学楼、行政楼等6栋校舍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至2021年末,开发区·铁山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是校园改造实现新提升。围绕办学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积极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实施黄金山六小(大路小学)、太子中心小学等2所学校教育设施改造,启动鹏程中学改扩建,推进汪仁小学、中庄小学等12所学校食堂建设(改造),实施铁山三小、黄金山一小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全域一体化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紧盯新区发展定位,紧跟教育发展前沿,加快智慧校园布局,编制完成《开发区·铁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谋划好湖师附属初级中学、黄金山四小(路平小学)、湖山小学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建立一批信息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学校,为新区教育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
二、力促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再创新高度。深入推进产城学融合发展,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协调推进教育新城和教育强区建设。
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公益性发展。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并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加快5所新建公办园进度,启动湖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做好辖区小区配套新建3所公办园协调推进和转交工作。进一步推进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建,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省、市级优质幼儿园30%以上。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内涵式发展。持续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布局调整,完善大冶湖核心区、大王、太子等地中小学配置,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定办学标准,解决“大班额”问题,缓解“大校额”问题,解决就学(园)难问题。
三是促进高中教育特色提质、高质量发展。支持和配合全市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加快高级中学在新区布点和建设步伐。加大高中教育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美联实验学校建设,确保2021年主体工程完成建设;服务好华中师范大学黄石附属中学引进工作;积极推进现有高中教学设施改造,支持配合黄石五中宿舍楼工程、育英高中综合楼工程建设。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擦亮教育名片。
四是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多元、高水平发展。围绕教育城建设重点,协调推进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湖北公共实训基地续建工作,配合做好黄石市现代职业学院引进和建设工作,提升大学支撑科技创新、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功能。
三、力抓管理创新,队伍建设再添新活力。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重点任务,围绕“城区教师老龄化、新区教师不足”问题,思谋略,活机制,稳步推进队伍建设。
一是队伍结构突出均衡性。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引得进、留得住、培养好”的良性机制。完善劳务派遣教师招聘和管理办法,注重术科教师招聘,实施第二轮劳务派遣教师招聘工作,充实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创新队伍管理机制,从教师相对富余的铁山片区选派教师到黄金山新区交流、支教,逐步推进区域间、校际间师资力量均衡。
二是专业提升实现多样性。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加大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等名校合作力度,为湖师附属初级中学特派校长等进区人才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四名工程”建设,全方位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业务大培训,实施课堂教学大练兵、大比武,对教师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培训,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积极实施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校长外出观摩,提高校长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后备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开发区·铁山区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库,形成“高水平、梯队式”人才管理机制。
三是激励机制彰显导向性。不断完善教师比较绩效考核机制,推动教师待遇向一线教师、向优秀教师、向边远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发挥比较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体现“优教优酬”、“多劳多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力求全面突破,内涵发展再创新境界。做到管理精细化,办学精品化,教育优质化,开发区·铁山区教育工作在全市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是进一步推进品牌创建。立足环境文化和管理文化两大载体,鼓励学校找准自身发展优势,突出新区特色,打造办学品牌。持续推进湖师附属初级中学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与湖北师范大学合作力度,湖师附属初级中学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大力支持铁山三小书法文化、铁山小学足球文化、鹏程小学龙狮文化建设,深入挖掘黄金山一小雅文化、太子中心小学诗词文化等,力推10所以上特色校园,全面推进学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坚持质量提升,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全面育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督导与督学相结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奖励和问责的重要依据,确保湖师附属初级中学、鹏程中学、铁山一中、中庄中学等学校重高升学率继续在全市位居前列,区域中考成绩稳步提升。推动中小学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将湖师附属初级中学、鹏程中学、铁山三小、黄金山五小等学校创建为办学质量好、社会效益优的高质量学校。
三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总结铁山三小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探索推广集团化办学、连片办学模式,按照“城区学校 农村学校”“名校 新校”“强校 弱校”等模式盘活城乡教育资源,在铁山片区、原开发区探索实施支教式帮扶办学,在金山中心学校、汪仁中心学校探索实施连片办学,促进城乡之间、同质学校之间、异质学校之间融合办学,加快学校发展步伐,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五、力图改革创新,教育发展再注新动能。突出新区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做好改革创新“排头兵”,全面深化教育发展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积极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落实落地,建立科学完善的义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二是全面优化人事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系统人”管理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激活用人机制,促进师资均衡,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三是全面细化职称评审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审改革,探索建立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完善开发区·铁山区职称评聘管理制度,凸显新区特色,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六、力争基础夯实,保障措施再强新举措。从多层面切入、多角度着手,为教育发展做好保障。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红色领航,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上持续发力,做好“五大融合”,即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立德树人、师德建设、服务师生等工作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是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保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政策落实全覆盖,建立辖区内贫困学生责任包保、建档立卡异地就读学生“一生一师”定向包保、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责任包保等制度,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政策落实等协调沟通服务,切实保障教育资助落实落地落细,完善防流控辍家访制度,通过家访增强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巩固教育行业扶贫成果,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
三是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传染病预防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雪亮工程,确保校园安全“3个100%”达标。落实校园安全联防互查工作制度,进一步夯实校园平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重点突出安保、消防、食品、危化品等方面的管理,为师生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