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年以来,全国、全省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黄石坚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在新常态下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呈现"经济运行缓中趋稳、服务业增幅回升"的运行特征。但工业、建筑业增速回落的态势依然明显,需要高度关注。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黄石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828.79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GDP总量排全省市州第8位,与上年相同;增速排14位,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进2位。服务业增幅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2.92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继续回落。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3.10亿元,增长7.5%;工业增加值增长9.0%,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8个行业产值实现不同程度增长,2个行业产值下降。增长最快的4个行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制品业、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15.9%、28.0%、19.6%和15.8%。高耗能行业增势放缓,黑色金属冶炼产值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产值下降6.4%,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
(二)投资保持稳步增长。1-10月,固定资产投资961.41亿元,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6.4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投资501.62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投资413.34亿元,增长27.1%。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有所减缓,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销售额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93.30亿元,增长23.9%,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2%,降幅比上月缩小4.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1%,增幅比上月上升7.8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50亿元,增长13.3%,增速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额151.26亿元,增长18.8%,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分别为32.84和110.83亿元,分别增长23.1%和14.2%,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1.27和6.32亿元,分别增长2.1%和16.1%。
(四)消费价格涨幅回落。1-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衣着上涨4.6%,居住上涨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上涨2.9%,食品上涨1.9%,医疗保健个人用品上涨0.8%,烟酒下降0.9%,交通通信下降0.8%。生产价格降幅扩大。10月单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1-10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低速增长、低位运行特征明显。当前,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工业经济低速增长,投资项目拉动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快。特别是工业、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较快,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影响GDP回落0.5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影响GDP回落0.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增速回落,金融业、房地产业、批零住餐业、公共管理业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第三产业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影响GDP回落0.5个百分点。
(一)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大中型企业增长缓慢
一是工业企业停产减产情况仍未好转。截止10月末,全市7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2家企业停产,停产企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1.6%,,累计减少工业总产值19.24亿元。同时,有216家企业产值同比下降,企业减产面达到30.6%,产值同比减少155.09亿元。二是大中型企业增长缓慢。1-10月,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3.5%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仅增长3.3%,增速比1-9月回落0.9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2个百分点。三是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减弱。有色金属产业持续低迷,产值下降,影响和拖累了全市工业增速,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没有增长。
(二)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增收压力日益突出
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排名全省第11位。从目前情况看,要想实现经济与收入同步增长难度较大。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不利于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二是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虽然保持增长,但远未达到拉动居民整体收入快速增长的程度。
(三)投资在建项目减少
当前,投资领域中项目减少、资金偏紧问题并存,对投资后劲产生较大影响。1-10月,全市新开工项目932个,同比下降8.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6个,同比下降20.6%。部分服务业投资下滑,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投资同比下降34.3%,租赁商务服务业投资下降5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73.0%,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3.1%,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下降28.6%。
(四)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9.74亿元,增长24.9%,增速比上月回落4.0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04.21亿元,增长16.6%,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分析利润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价格持续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单月同比下降4.8%,从2012年开始处于下降区间。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煤炭开采、金属制品等行业价格分别下降5.8%、9.3%、6.4%、4.2%。
分析我市经济低位运行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疲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工业产品价格持续回落,抑制了企业生产,导致生产力水平削弱。生产领域趋冷,又进一步制约了消费投资需求的扩大,经济紧缩的潜在风险在加大。另一方面是我市长期以来结构偏重,层次偏低。工业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行业间发展不平衡,过分依赖有色、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少数行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规模偏小、比重低。这种偏重的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大气污染防治、化解过剩产能和节能降耗力度刚性任务要求下,我市受到的冲击更大。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更要保民生,处在了多种矛盾的夹缝之中。
三、对策建议
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后两个月应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工业生产,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强工业运行调节,强化企业帮扶服务。加强对生产增速低、效益差的企业跟踪监测和指导,密切关注有色、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形势,做好困难行业企业的帮扶,力促大型企业提速,遏制生产增速回落势头。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利用目前市场需求不足形成的"倒逼机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支撑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技改投入,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产销对接,扩大工业产品销售,加强用工对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优化改善投资结构。着眼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筹划和推出一批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优化投资环境,抓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推进项目落地,提高项目履约率和到位率,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社会民生投入,大力发展涉及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项目。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充分释放消费新动力。把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的重要动力。针对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应继续加强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多方面措施,研究解决支持行业发展的办法,促进行业的繁荣快速发展。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先导,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合力。以信息平台带动现代物流业的整合提升,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多渠道解决住宿餐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商品管理,打造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品牌。积极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消费需求,强化观念引导,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