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历次产业变革中的城市胜出者,无一不是具备敏锐眼光的超前布局者。
“十三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速将全球带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过去的产业规则被加速改写,传统的产业逻辑被不断颠覆。新的全球产业竞争“大戏”鸣锣开演,城市间竞争格局将因此重塑。
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重要关口的黄石,试图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找寻到通往成功的“终极奥义”。
2018年以来,黄石前瞻谋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之道,抢抓工业互联网风口,谋篇城市未来。
2018年、2019年,中国(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连续两年在黄石成功举办,永久会址落户黄石,在全省率先启动、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建5G基站900多个,建设速度、投资规模均处于湖北省前列,并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
三年来,黄石的选择从试探到坚定,前进的路径从模糊到清晰,取得的突破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在工业互联网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为应对智能时代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打下坚实的根基。
坚定方向 乘“网”而上
在当前传统工业制造迫切需要转型的形势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国内创新创业的“网红赛道”。
肇始于2012年的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新一代信息技术有着跨界、融合的鲜明特征,‘工业互联’能裂变出芯片、传感器、区块链、云计算等大量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佳突破口。”市大数据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鹏说,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连接融合起来,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使其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这一切,似乎都是为黄石这座城市“量身定制”。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黄石多年以来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工业互联网成了城市“换道超车”的最佳赛道。
“能不能抓住这一轮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是决定黄石制造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年8月17日,市委书记董卫民调研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时的话掷地有声。
2018年以来,黄石全市上下一步步凝聚共识,在工业互联网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城市决策层推动全市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决心也越来越强——
按照“自动化推进、数字化集成、网络化提升、智能化突破”四个层次,黄石在全市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平台,骨干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发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劲牌、大冶特钢公司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和新模式企业,华新水泥百年复兴基地项目智能化系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定颖电子PCB智能工程、三丰智能数字化车间等6个项目入选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全市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63家。
以企业上云为抓手,黄石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台企业上云工作方案,搭建企业上云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与国家、省市各类企业上云培训,积极引进紫光云、汉云等国内工业云平台,与浪潮云、金蝶云等云平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2019年,黄石全市安排企业上云奖补资金100万元,上云企业超过800家。
10月16日,黄石召开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大会,发布《黄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黄石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规范,每年市财政列支7000万元,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重点平台、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企业是展现变化最直接的窗口。今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放缓投资步伐成为企业避险的重要选项之一。虽然开始“掰着手指头”花钱,但很多黄石企业却始终坚持一条——工业互联网改造投资绝不能停。
市经信局局长王斌介绍,2020年,黄石谋划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总数61个,总投资额达160.7亿元;向省经信厅推荐报送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额达170亿元。
清晰路径 加“数”转型
对于工业互联网这样的新生事物,大家都在竞相探索,求解自己的“标准答案”。
“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首先就是要实现数据联动。”胡海鹏说,数据联动是打通全产业链制造协同的关键基础,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融通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跨越发展,使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能够高效共享。
2018年以来,黄石坚定选择、锐意进取,用一个个创新实践明晰了工业互联网的前进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企业都措手不及,但与不少同行相比,黄石人本轴承还是多了几分从容。
在黄石人本轴承的生产车间,从生产到检测,每台机器上都有一块小屏幕,实时记录每一个产品的数据;每个车间的大走廊中央,竖着一块大屏幕,详细记录每条生产线上的所有数据;墙上还挂着屏幕,记录着物料供应、订单进度、交单时间……
企业董事长陈思钱说,车间所有产品,从上生产线到下生产线,数据可全部提取,然后实现三方共享:客户可以随时掌握所订产品的品质、生产流程、进展情况,做到远程可控;企业自身可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及时堵漏洞、补短板;远在上海甚至德国的人本集团技术中心可以随时掌握黄石公司的生产动态和信息,出现问题可第一时间诊断。
凭借数据实时可“见”,黄石人本轴承直接拿下另外两家配套美国卡特工程机械配套企业的订单份额,订单量直接上涨50%以上。依靠数据,黄石人本轴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在东贝变频压缩机生产车间,从进入流水线开始,每一台压缩机都会领到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客户只需要掏出手机扫一扫产品铭牌上的二维码,这台压缩机的关键性能参数一览无余。“压缩机生产流程透明化,让客户用得放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作为说。
东贝还通过建立生产控制系统,实现实时产品质量监测和生产数据整合。工人只需要对着屏幕监控把关,装配和搬运都由机器人完成,每20秒就能生产出一台压缩机的核心部件。一旦检测出了异常,系统会自动停机,进行调整检修,有效降低了废品率。
从小心翼翼探路到大刀阔斧向前,黄石企业对拥抱工业互联网再也没有半点迟疑。越来越多企业,甚至开始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高战略”。
大冶特钢投资近25亿元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体化协同的智能化工厂;东贝集团投资近8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集成;大冶有色投资2亿元建设智能工厂管控项目;定颖电子、西普电子、上达电子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全力打造智能工厂;美尔雅投资1亿元建设智能柔性制造和5G工厂;劲佳包装投资8000万元建设数字车间……黄石产业转型正向着价值链更高端攀升。
全面重塑 纵深推进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改造,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的提质增效,更是让企业彻底脱胎换骨,在产品、管理乃至商业模式上全面变革。
对于老工业基地黄石来说,最大的优势在工业,工业经济在近年来黄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如何保持并扩大优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关键一环。
市委书记董卫民在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大会指出,要敏锐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黄石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迎头赶上、抢占先机,以数字经济引领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切入口,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以制造业为主战场,加快推动黄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黄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黄石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实施好“五大工程”。
其中,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加快推动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深化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实施平台体系建设工程,着力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工程,以开展企业智能化诊断为抓手,引导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智能化项目建设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融合发展创新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与5G融合发展、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与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实施产业生态构建工程,加快黄石科技城科创中心建设,谋划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做实做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立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
工业互联网新赛道,遵循所有新兴产业竞争规律。面对迅猛的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城市能否制胜,拼企业、拼产业更拼生态。
为企业搭平台。劲牌、大冶特钢、东贝电器、人本轴承、上达电子、天玑智谷等龙头企业,已经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开展标识解析试点应用,全市工业标识解析量达到9000万条,在全国二级节点城市中排名第13位。
为发展打基础。5G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基础网络设施,黄石今年投资4.4亿元、拟新建912个5G基站,目前已经建设完毕,正计划继续建设数百个基站,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
为产业聚人才。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紧密对接黄石工业企业需求,提升科技应用服务水平。鄂东职业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刘海平介绍,目前研究院已和国内多家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的研发和建设,联合劲牌公司、大江环保、邦柯科技、东贝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并根据专业链建设课程链,加快人才培育进程。
王斌介绍,计划到2023年,黄石争取建成1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培育3个省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00家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2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上云标杆企业,建成全省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转型“东风”,“黄石智造”正驶向发展新蓝海。(易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