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场上的“特殊团队”

发布日期:2020-02-18 20:55 来源:黄石日报    

先哲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度外。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黄石市残联系统210名残疾人工作者和6.5万残疾人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奋力参加抗疫战斗,组成了一支“特殊团队”。

忠于职守的“守门人”

“师傅,请出示您的出门证。”

“证件没问题,过来测量一下体温。”

2月17日,在黄石港区海观山社区交通银行卡口,60多岁的视力三级残疾人夏秋银,正认真检查每一个进出居民的证件,并仔细测量体温。即使是多年的老邻居,如果没带证件,她也不会高抬贵手,一样不准进出。

夏秋银身为一名年龄偏大的残疾人,按说轮不到她站岗值守。但她主动向社区请缨,担任疫情卡点志愿者。

“您大把年纪,不在家好好待着,为何在外遭这份罪?”有老街坊忍不住问夏秋银。

她淡淡一笑:“我只是做了一些简单事情,跟没日没夜的社区干部比,算不了什么。”

像夏秋银这样,活跃在全市数百个乡村、社区防疫战线上的残疾人志愿者有250余名。

奋勇前行的“铁拐李”

“李师傅,路都封了,你怎么还去上班啊?”一大早,好心邻居看见黄石港区新闸社区残疾人专委李太平拄着拐杖,单腿站立,推着辆破旧自行车歪歪扭扭出门,担忧地问道。

“大路走不了走小路,条条大路通社区。”李太平摆摆手,微笑着说。下过雨雪的田埂小路泥泞湿滑,自行车常常被陷在泥巴里动弹不得,根本无法骑行。李太平只好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拄着拐杖,缓缓向前移动……健全人走大道半个多小时,因封路,他穿梭在田间地头的泥巴路,需要耗时2个多小时。李太平步履蹒跚赶到社区,常常裤腿上沾满泥巴,浑身衣服汗透。

到了社区后,李太平要么拄着拐杖,拖着大音箱,在新闸社区江泰春岸小区,提醒居民“提高警惕、减少出门”;要么在小区路口站岗值勤。

李太平只是全市140多名基层残疾人专委的一个缩影。从腊月三十开始,在各县(市)、区残联及相关村、社区的组织下,这些残疾人专委像健全人一样,全部投入到各村(社区)的防控工作中。

送药上门的“摆渡人”

“游主任,帮帮我,现在村里封路,我女儿的药快吃完了,怎么办?”电话求助的是西塞山区二港村精神残疾人贾某娣的父亲。

现年52岁的贾某娣,平时靠服用药物稳定病情,没料到疫情来得如此突然,导致药物准备不足。春季是精神病高发季节,如果没有药物控制,患者随时可能发病。

2月5日,西塞山区工业园区残疾人专委闻讯后,赶紧与辖区各村精神病服药残疾人家属联系,得知有12人的用药将尽,立马上报区残联。

“药不能停!”西塞山区残联理事长刘双林指示相关科室负责人,赶紧与市精神病医院联系,并核查城区还有哪些出行不便,急需用药的精神病人。

第二天上午,西塞山区残联工作人员冒雨去市精神病院代为开药,并一一送到精神病人家里。

饱含深情的“小红包”

“柯主席,现在封路了,我过不去,让孙子用微信给您发500元红包,作为捐款。”2月15日上午9点半,大冶市残联工会主席柯昌晚,在单位微信群刚发出抗“疫”捐款倡议不久,就收到了残联退休干部李青松的500元捐款。

李青松今年70多岁,退休十多年,是一名老党员。他从电视上看到很多人在一线抗击疫情很辛苦,想出一点力,正好单位组织募捐,当即让孙子连发3个微信红包,共捐500元。

100元,200元,400元……不到一天时间,大冶市残联系统30多名干部职工共捐款6800元。另外,大冶市肢残人协会75名残疾人捐款5051元;大冶康成脑瘫康复儿童中心、大冶梦琪听障儿童康复中心分别捐赠1000元、600元。

与此同时,全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和残疾人纷纷行动起来,黄石市残联干部职工捐款4600元,阳新县近百名残疾人共捐款8926元,黄石肢残人协会捐款8900元,西塞山区残疾人纪大刚捐200元、张雨英捐500元……爱心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