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路上“旧舍蝶变”和美人家

发布日期:2023-09-08 10:06 来源:黄石开发区微信公众号    

北纬30度,东经114度,坐落着举世闻名的大冶铁矿,相伴它的矿山路社区,是这个百年矿山的家属区,共有2711户4555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房屋“老破小”,加上人口老龄化、居民恋旧情结浓厚,小区设施简陋、环境衰败、活力不足。针对这种状况,社区用好用活共同缔造理念,以居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在点上谋划,以楼栋为“切口”,依靠居民自身并借助社会组织力量,让这一老旧社区实现“旧舍蝶变”,焕发活力。

门口议事“添点力”,“齐”思妙想聚民意

“遇到暴雨,小区地面就严重积水,没法走路,能不能把下水道改造好?”“顶楼房顶漏水,能不能维修?”“我们小区老人多,能不能增加一些健身器材?”……铁山街道矿山路社区的居民代表们在老旧小区改造前意见征求会上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通过社区倡导并与居民“面对面”共商共议,辖区住建局、社区、施工方和设计方等共聚一堂,聆听居民的意见和呼声,摸清了居民所思、所想、所盼,聚焦和解决排水难、停车难等群众真正“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设计改造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矿山路社区的老房子外墙刷上了“矿冶红”,体现着社区的矿冶文化。升级改造后的九龙公园,步道、栈道、亲水平台、长廊等一应俱全,展现着社区生态文明。新建的红色驿站、睦邻友好、书香矿山等文化阵地,让居民们感受到小区改造后的新变化、新气息,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真实。

同时,社区还将有专业、有特长、有思想的人聚集起来,成立社区“超级诸葛亮”智囊团,协同社区破解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居民家门口新建的37个“邻里议事点”,在智囊团的带领下,议出了节节高便民晾衣杆、海绵宝宝接油盒、智能立体停车库等一批惠民的民生便民设施,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快速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多件烦心事和揪心事。

我爱我楼“添栋力”,“五好单元”促共管

由于社区居民楼大部分房屋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设施老旧,功能不完善,楼栋里乱堆乱放成常态,烟头纸屑随手扔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通过深度融合”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和“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住户”的服务体系,社区将233名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落在网格、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楼栋。

社区以楼栋最小的单元为发力点,以“两长三员”共同缔造机制,充分发挥楼栋长、单元长、楼栋示范员、楼栋党员、楼栋协管员作用,共同扮美楼栋,并以“单元环境好、安全意识好、文明行为好、邻里关系好、垃圾分类好”的“五好”单元标准,开展月度、年度星级楼栋评比表彰。在居民合力共建下,居民主动敲掉了楼栋占道的煤池,清洁了墙面污损,清除了公共空间的杂物,全力扮靓每一栋居民楼的环境。

社会团体“添活力”,幸福生活大家享

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多,退休后生活沉闷且乏味的现状,社区充分挖掘一批“能人”,利用他们会曲艺、懂种花、擅长打太极等特长,整合社区各类文化资源,搭建文化服务平台,成立了金秋合唱团、奇石盆友会、社区民乐团、书画协会等9支各具特色的社会组织。

在这里,居民生活有了寄托。每周四周六来社区合唱一曲,愉悦心情;爱好奇石的朋友不时上山寻石,交流作品;书画协会成员汇集在老铁文客荟红色驿站里,品鉴书法。

社区还推动他们融入志愿者队伍,成立七彩益+志愿服务队伍,充实志愿者力量来推进社区文明创建、矛盾调解、消防安全等重点工作。

“我现在还能动,能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很高兴。”居民董宏才说。在矿山路社区,像董宏才这样有特长、有能力的人还有很多,黄石道德模范康爱莲,30年来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免费办寒暑假培训班。在这些志愿者的感染下,居民们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同时,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如今,社区的老人们每天都会下楼到小广场、公园等地方坐一坐,聊天、锻炼,大家谈天说地,有矛盾的化解了,有隔阂的说开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飘荡在小区里,又呈现出了过去“端着饭碗跑街坊”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