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邻里提供帮助。”“社区提供平台,帮助我们实现再就业,家庭工作两不误。”……4月25日,在金山街道王太社区,三三两两居民聚在楼栋下拉家常,提起社区服务与治理,他们赞不绝口。

一年以来,王太社区以街道党建“整街示范”工程为依托,创新打造“六星六站”党建品牌:星光璀璨——红旗先锋站、星石淬炼——创业孵化站、星火相传——交换空间站、新星暖心——太阳暖心站、星寿延福——康宁家园站、星云汇聚——聚贤汇能站。以小举措、小和谐推动社区治理大变样、大提升,点亮居民幸福生活梦。


“我家房屋漏水,哪位师傅能来帮帮忙?”“我家洗衣机坏了,有会维修的师傅吗?”一部手机,一个微信群,一条消息,就实现了居民自己“点单、接单”互助式服务新模式。
王太社区以站点为依托、网格为载体,组建了以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居民代表140余人为主体的邻里守望团,围绕困难群体、人居环境、便民服务等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不管谁家有需要,她都是随叫随到。”群众口中这位凡事都冲在前面的居民,是王太社区的物业队长陈顺兰。近日,由于晚上突降暴雨,居住在17楼的徐韬家里出现了房屋漏水。楼上敲门无人应,维修师傅也下了班,情急之下,徐韬在互助群里发送了求助消息。看到诉求后,陈顺兰立马赶往他家。
“18楼长期没人居住,唯一的可能就是楼顶排水系统出现了问题。”陈顺兰解释道。居民焦急的表情、不间断的“滴答”漏水声,让她决定爬上楼顶的泵房一探究竟。凭借多年维修经验,很快,楼顶积水被排通,居民家中漏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邻里间的互帮互助,迅速掀起了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中心广场146个停车位、民生大舞台等项目建设都是居民投工投劳的结晶。如今,社区建起了聚贤汇能站,以贤人、能人为中心成立5支队伍,涵盖法律、教育、建筑等领域,构建了社区大自治治理格局。


“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朝夕相伴,老少同乐,就是社区治理的满分答卷。
王太社区结合区位优势,联合辖区内黄金山一小、王太中心幼儿园,成立太阳暖心站,以社校联动助力孩童健康成长。
“这次运动会真有意义,我下次还要和父母来参加!”“通过这次科普,让我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社区组织的每一场活动,不仅丰富了孩童的业余生活,拓展了课外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乐于奉献、勤劳朴素的优良品格。为形成长效化的“助幼护幼”机制,社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尊老、爱卫、植树、环保等各类公益活动30余次,象征着希望的616株花朵如漫天星辰在社区熠熠生辉。
托起灿烂朝阳,也要守护好最美夕阳。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0余名,而现有的活动室只能容纳50余人,且娱乐项目单一,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业余生活需要。“我们这群老伙计每天休闲娱乐的项目实在太单调了呀。”一次夜谈会上,老党员柏兴定向干部反映道。
收集民意、部署研究,王太社区在了解情况后迅速行动,决定新建一个集活动与就餐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该项目从立项到选址再到规划设计,每一道流程,社区都紧紧围绕“五共”理念,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保证让群众参与其中,群策群力。“1000㎡的康宁家园项目即将启动,设有活动室、老年食堂、康复室、书画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室,能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4月17日,社区党支部书记彭志伟在专题座谈会议上向居民代表介绍项目最新进展情况。
从交换空间站到红旗先锋站、聚贤汇能站再到太阳暖心站、康宁家园站,王太社区以站点便利化推动服务常态化,以党建网格化助力治理精细化,充分调动群众合力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展现出了党群上下同心、同向发力的王太新魅力。


“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工作方便还能补贴家用。”4月25日,走进王太社区一家门面里,几位阿姨聚在一起正在整理衣服的线头。原来,这是社区创业孵化站的项目之一。
王太社区是开发区·铁山区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由于拆迁时间较早,居民生活水平整体偏低。为改变群众就业难、就业形式单一等现象,以扶持妇女、老年人等再就业困难群体为核心的创业孵化站应运而生。经社区与辖区小型服装厂对接合作,孵化站的第一个手工项目正式“诞生”。
“空闲时间就来清理布料、剪剪线头,一下午的时间就能剪完1000多件衣服。”居民王春香露出满意的笑容,“能把家庭工作都兼顾到,这是我从没想过的事。”为让妇女们安心工作,社区还牵头成立了手工作坊,目前已带动15人就业,月收入900-1500元不等。社区的暖心服务换来了群众的高度信任,社区治理又增添了不少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了解到汪仁镇巾帼花业有大量用工需求,且产品工艺操作相对简单,为了增加老年人收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社区积极联系洽谈。在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后,社区准备引入该项目。目前,已进入上岗前培训阶段。
展望未来,王太社区将以“六星六站”品牌项目为引领,跑出党建加速度,汇聚服务大能量。以全“星”队伍、全“星”服务、全“星”面貌,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推动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