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我市获批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振兴[2017]671号),确定了全国12个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这既是对我们过去转型工作的肯定,又是难得的重大政策机遇。国家五部委将形成政策合力,从产业政策、创新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支持示范区先行先试、取得突破。
我市既是资源型转型城市,又是老工业城市,特别是2009年列入国家第二批转型试点城市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关心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黄石转型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黄石特色的转型发展典型模式。此次,进入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将对我市未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引领全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现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国家要求,我市示范区今后将在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加快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与武汉等中心城市的合作及“港城联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领域探索有效途径。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先进制造之都、现代港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运动新城为重点,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壮大核心产业集群,全力培育4个千亿元(黑色金属延伸、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2个500亿元(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和4个200亿元(新型建材、新能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努力把黄石建成全国重要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中心。
着力建设两个示范园区,加快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形成以园区为核心载体的平台支撑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
一是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示范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三集群一中心,即: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打造鄂东区域会展产业中心。
二是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示范园。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多式联运“亿吨大港”,建成长江中游现代物流中心、外贸中转枢纽港和长江中游重要的新兴产业走廊。
今后,我们将围绕四大探索领域,突出抓好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深入实施“振兴黄石制造”计划,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特钢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培育千亿元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型转变,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提升价值链、产品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展,创建鄂东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力争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三是加快推进生态治理。把长江大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一手抓生态治理。大力治水、治气、治土、治山;一手抓产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绿色企业、绿色矿山、节能减排,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生态化,构建产业绿色发展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生态宜居水平。
四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武九铁路、沪渝、大广、杭瑞高速公路,以大通道、大港口、大枢纽、大物流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鄂东交通门户和长江中游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夯实发展底盘。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产业创新链,不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适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